2017-09-26  單靠審查福利拒行全民退保是錯誤的方向

文: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

林鄭月娥上任已來,一直標榜政府將「與民共議」社會議題,但面對已多次諮詢,早有社會共識的全民退保,她卻一直採取迴避態度。早前多個民間團體向林鄭月娥發出最後通牒,要求特首必須在施政報告前與民間商討設立全民退保,表明不會接受以高額長生津之類的審查福利取代全民退保。

一直以來,香港的退休保障制度都缺乏養老保險成份,市民在退休後,只能單靠強積金,個人積蓄投資或子女供養過活。政府對退休保障之定位,只局限於須審查的扶貧措施。梁振英在2013年推行長者生活津貼,希望籍此解決日益惡化的長者貧窮問題,但由於人口老化加劇,審查制度覆蓋範圍亦有限,長者貧窮率在過往數年並無紓緩。而在梁振英政府下擔任政務司司長及扶貧委員會主席的林鄭月娥,不但無沒有順應民意肯定全民退保的方向,更認為長生津之類的審查制度最能夠扶貧,並以此作為退休保障的長遠政策。不難想像,林鄭月娥擔任特首後,政府的退保政策將繼續前朝的路線。

梁振英在任內最後的一份施政報告中,建議實行的高額長者生活津貼。此政策將在明年年中實行,現領取長生津而合高額長生津資格的長者,更可獲追溯一筆過由自立會通過實行後的金額,這個向長者大灑錢的舉動,很自然亦會成為林鄭的「百日政績」。

隨收隨支審查制度可持續性成疑
無論長生津或高額長生津,其特點在於「隨收隨支」,所有開支由政府單方承擔,表面上市民不用即時「供款」。但隨著人口老化加劇,這筆經常性開支將會越滾越大,就以政府提供的數據為例,估算至2064年,放寬長生津及加設高額長生津的額外平均開支,每年高達113億。當政府指責由社會多方供款的全民退保財政不能持續,卻無視審查福利的融資問題。值得一提,政府這個開支推算,似乎並未預計經濟出現衰退及道德風險所帶來的額外申領人數,如果把這些因素數計算在內,審查式福利的額外成本可能遠超政府的估計。

「申報」與「申請」一字之差,後果不同
每一種政策均有其侷限,審查式福利的不足更是顯而易見。長生津設立之初,政府為求「催谷」受惠人數營造政績,採用所謂的「寬鬆」申報,子女給長者的金錢不作收入,只要長者在申請一刻沒有超過資產限額,就合乎申請資格。此舉令人質疑政府會變相鼓勵市民資產轉移,究竟長生津退休保障政策目的是幫助有需要長者,還是鼓勵市民儘快耗盡積蓄呢?

現時年滿70歲的長者「申請」生果金,只須提交個人資料及銀行戶口,即享有領取的權利。但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則須「申報」個人入息及資產。所謂的「寬鬆」其實也是表面粉飾,政府仍可透過「覆核」再向長者進行審查,若發現申報資料不符或欺瞞,更可能觸犯刑法,對於一些不熟識審查準則的長者,「寬鬆」申報隨時成為法律陷阱。林鄭上台後不但沒有正視長生津的侷限,反而繼續分層審查,使到本來已零散的社會保障制度變得更加複雜。

單靠審查福利難以扶貧
政府堅持擴張審查福利的另一理據,是長生津減少貧窮的作用比全民式的生果金要有效,但眾所周知,生果金金額遠比全民退保低,其覆蓋率亦僅為19%,政府以生果金這個微不足道的「全民式」福利作例子,實在有欠科學。事實上,無論生果金(1325元),長生津(2565元)/高額長生津或長者綜援標準金(3435元),其金額均在貧窮線水平以下,亦較民間全民退保所提出的金額低,單靠審查式津貼,長者實在難以脫貧。

審查式福利始終未能覆蓋一些擁有一定資產,但卻沒有足夠收入維持尊嚴生活的長者。以政府的估計,放寬後的長生津及高額長生津,其覆蓋人數只及40%,即使加上領取取綜援的長者後,依然有近四成長者沒有獲得足夠的社會保障。社會上仍有不少長者寧可節衣縮食,保留資產應付晚年安老及醫療的開支,也不願申請審查式的福利,隨著新一代長者會累積一定的強積金,這類長者恐怕只會越來越多。這個缺口,其實正需要全民式退休保障(第一支柱)去彌補。若政府繼續無視問題,將來的長者將會出現嚴重的分化,民間團體亦不會坐視政府走歪路,定必會有升級行動對應。


 



全民退保方案

退保實用資料

退保Youtube

退保Facebook

退休保障事宜
小組委員會





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現時由多個民間團體組成,本年度的通訊方法如下:
電話: 2411  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