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文章標題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
2018-04-25 |
425財算案二讀請願行動新聞稿
|
| 今日立法會將進行財政預算案二讀辯論,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在會議前到立法會抗議,不滿林鄭月娥政府在有巨額盈餘的情況下,依然拒絕落實全民退保,並上演警訊街頭劇,諷刺政府目光短淺,只顧左審右查,推出所謂的「補鑊拾遺」措施,卻無視香港結構性老年貧窮問題,不願成立全民退保啟動基金。聯席亦批評現行的扶貧措施失效以致越扶越貧,「安老按揭計劃」(逆按揭)及「終身年金」等金融產品亦無助解決退休保障問題。自稱最關心長者的林鄭月娥上任至今,長者貧窮人口未有減少,反映將長者分層分級的審查式社會援助,不足以應對人口老化帶來的挑戰。
|
2018-03-20 |
林鄭的退保政策與民間的全民退保
|
| 政府剛發表 2018-19 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一如所料,繼續拒絕設立全民退保,取而代之是設立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公共年金及對強積金等支柱進行「優化」。政府聲稱, 各項審查制度覆蓋率將高達 70%以上,再配合公共年金及逆按揭等措施,足可讓全民退休生活有所保障。我們可以看到,政府所謂的全民可享的退休保障權利,只是由零、二、三及四支柱湊集而成的繁瑣制度,獨缺具社會保險性質的全民養老金(第一支柱)。
|
2018-03-15 |
橫睇掂睇都搞唔掂的退休保障零支柱
|
| 政府經常強調民間的全民退休保障方案財政上不可持續,但是現時的退休保障制度中的零支柱,即政府現時 的社會保障(包括長者綜援、長者生活津貼、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和高齡津貼等),開支都是單靠政府動用稅收,以「隨收隨支」支付。本文將解釋政府現時的社會保障措施,為何於財政上不可持續。
|
2018-03-06 |
香港退休保障制度及最新發展
|
| 香港政府自五十年代開始,差不多每十年便為設立社會保險或退休保障作出研究諮詢,但退休制度至今仍存在不少爭議。目前的退休制度主要依賴個人儲蓄、投資和強積金作重要支柱。如個人退休金額不足,經過資產及入息審查後,可獲得社會保障的協助。這種制度,無法為多數長者提供穩定可靠的退休入息來源,而同時社會保障開支會隨著長者人口大幅增加對公共財政造成相當大的壓力。資產審查亦造成標籤效應,及資產轉移的道德風險,無助於建立具尊嚴的晚年生活。
|